led觀片燈生產廠家兆豐光電5月25日訊
隨著“健康中國2030”綱要以及“十四五”規劃的相繼推出,運動醫學作為一門熱門學科正在越來越受關注。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上海復旦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世益教授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運動醫學的市場總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未來在運動創傷、運動康復、運動促進健康和運動處方等方面,在植入物耗材、相關醫療器械設備等領域都將迎來發展機遇。
關節鏡手術數量和技術
位居世界前列
陳世益透露,中國運動醫學市場是全球第二大市場,規模僅次于美國。截至去年,中國運動醫學在運動創傷方面的植入物耗材市場已達50多億元人民幣產值,還在快速增長中,而運動康復市場的規模將達到上百億元人民幣規模。他預計,未來在運動促進健康和運動處方方面的相關醫療器械設備會達近千億元的市場規模,加上運動處方師的培訓和認證,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總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
運動醫學被國家確定為臨床醫學二級學科,骨科運動創傷是骨科學重要的細分領域之一,也是快速增長的專業,主要診治與運動有關或影響運動的骨與關節、肌肉、肌腱、韌帶、軟骨、滑膜等損傷,與骨科學、康復醫學、運動學、再生醫學、材料科學、生物治療、生物力學和內鏡微創技術等關系密切。
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特別強調要“加強體醫融合,建立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對此,陳世益表示:“中國運動醫學的研究領域正在不斷擴大和更新。我國運動醫學之前在該領域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關節鏡為主的運動損傷微創治療;現在中國在運動康復領域發展迅速,需要配備良好的康復體系與設備。”
他介紹稱,我國關節鏡手術數量和技術目前已經躋身世界前列。“中國人口眾多,運動相關的損傷與疾病案例比較豐富,近幾年中國運動醫學醫生在關節鏡手術技術方面進步較快,不少手術還是中國獨創,如人工韌帶與補片、關節鏡在關節外的應用、肩關節鏡微創技術等。”陳世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個月,陳世益在海南博鰲研究型醫院(前期運營)、海南省人民醫院樂城院區成功完成一例膝關節軟骨損傷修復手術,這是我國運動醫學領域首例使用可注射的軟骨再生技術治療軟骨損傷的關節鏡微創手術。
“我們向患者損傷軟骨局部注射了一種軟骨再生膠原蛋白填充材料康德菲勒(ChondroFiller liquid),這是德國發明的專利技術,首次在中國博鰲樂城進行臨床使用。”陳世益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好處是一次完成修復手術,無需二次手術,病人恢復快,術后兩天就可以下地部分負重行走,而且也可以避免未來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
據介紹,當這種膠原蛋白在關節鏡下注射到受損的軟骨處,只需幾分鐘后,液態物質就會轉變成固體凝膠,形成穩定的生物支架。不僅如此,這種生物支架還能夠誘導人體正常的軟骨細胞進入并大量增殖,分泌Ⅱ型膠原蛋白形成再生的透明軟骨。
外資占90%市場份額
陳世益表示,他對這種創新的軟骨再生技術非常感興趣,但手術后續效果仍需要通過更多臨床和真實世界患者數據進行評估。“我們期待在獲得數據后,這種軟骨再生技術能惠及更多患者。”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較于現有的自體軟骨細胞植入(ACI)等方法的高昂成本,這種軟骨再生技術的成本仍然可接受,而且手術過程更為簡單。”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種軟骨再生膠原蛋白材料由德國生物技術公司Amedrix在十年前研發而成,也是全球首個用于治療軟骨缺損的無細胞膠原蛋白植入物,能夠使得缺損軟骨具有良好的自動再生能力。患者的MRI研究表明,軟骨缺損在六個月后幾乎被完全填滿。
該產品早在2012年就已獲得歐洲的上市批準,并與德國斯圖加特的弗勞恩霍夫界面工程與生物技術研究所(IGB)合作生產。三年前公司創始人意外離世后,Amedrix被中國投資人收購,但完整保留了其德國研發生產團隊。由于看好中國軟骨修復領域的巨大需求,在完成收購后,這款產品迅速被引入中國,并在博鰲樂城完成了首例手術。
自去年年底以來,博鰲樂城先行區在骨科領域就不斷“破冰”,并成立了智能骨科中心和創新試驗基地,將更多的全球先進的智能骨科產品落地。博鰲樂城管理局副局長劉哲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樂城的創建就是為了讓創新的藥品和器械更快地進入中國市場。過去這一過程比較漫長,現在我們從制度上先行突破,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已經能夠幾乎同步在樂城先行先試。”
在陳世益看來,如果這款全新的軟骨再生產品在中國臨床取得成功,那么將會產生大量的市場需求,將會在中國本土建起符合要求的規模化生產能力。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浙江大學、北京積水潭醫院研究人員也在進行軟骨組織修復再生材料的研發,使用的是真皮細胞外基質來源的軟骨再生支架材料,為國際上第二家推出無細胞修復軟骨組織支架材料的單位。
此外,公開臨床研究信息顯示,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也正在進行一項“評價 COLTRIX CartiRegen膠原蛋白軟骨再生載體促使軟骨再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在被問及中國企業是否有能力做出類似的再生材料時,陳世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我相信中國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都非常強,而且速度很快;另一方面,創新企業也應該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避免產品被模仿而造成知識產權方面的麻煩。”
他補充道:“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應鼓勵更多中國企業投入醫療器械設備的原始創新,克服卡脖子技術與產品,需要政府在產業政策方面更加開放和透明,需要評審專家和評審專員更多的寬容與擔當。”
目前中國運動醫學相關設備和醫療器械方面仍由外資主導,施樂輝、 Arthrex、史賽克、強生和康美等巨頭企業占據了近90%的市場份額;與脊柱、關節和創傷相比,運動醫學領域的外資主導占比最大,這意味著國產企業成長空間巨大。
免責聲明:本站部份內容系轉載,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